自自然然習得英語
--分享我們親子共讀的心得
小豆媽媽
親子共讀的功勞
幾個月前,我答應了一位就讀語言研究所的學妹,把孩子借給她當受試者。為了了解受試者一般英語的程度,學妹設計了兩組簡單的測驗:其一測的是能否聽懂並正確執行簡單的英語指令;其二則是聽完單字後,指出其所對應的正確圖片。學妹事後告訴我,當時快滿六歲的小豆英文程度非常好。
小豆出生時,我們還住在舊金山灣區。常常有人覺得,他聽得懂英語,是因為之前曾住過美國,我相信這部分的影響,應該是很有限的。原因在於,我們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母子兩人的世界,而我從來不曾刻意對他說所謂的生活英語,頂多在使用中文時,為了溝通的方便,夾幾個英文”專有名詞”(比如他喜歡的卡通人物)。小豆幾乎都是處與使用中文的環境中。
比較特別的是,從他大約四個月起,我們固定在他午睡以及晚上睡覺前,念幾本中文或英語童書繪本。六年多下來,我們不間斷的讀了許多有趣的書。小豆中文的語言發展,一直都很好,似乎沒有受到太多學習英文的影響。[ML1]
目前坊間關於幼兒學習英語的理論與做法,眾說紛紜,我無意評論。這篇文章,純粹只是一點個人心得的分享。但是,我盡量以客觀詳實的方式,呈現我們親子共讀的經驗,提供讀者們另外一個思考與嘗試的可能。
我們進行親子共讀的方式很簡單。小豆還不會自己挑書時,我們為他挑選比較堅固的board
book(即硬紙版書),或是布製的書。當他開始有能力發表意見時,我們便讓他參與決策過程。每天到了固定的時間,在他要睡覺以前,就挑兩三本書,照著書念給他聽。剛開始時,他只有四個月大,所以還不會問問題。我們也只有幾本書,重複的讀。等他長大一些,書的數目漸漸增多,中英文都有。他願意讀哪一本,都隨他的的意。若是他對書裡的詞彙有不懂的地方,我們才停下來,試著用英文或中文解釋。就是這麼簡單自然,而效果也的確看得到。
親子共讀有效的可能原因
根據心理語言學、語言發展理論,以及第二外語習得理論的預測,都不難理解為何親子共讀有一定程度的效果。我們可以由孩子學習母語的過程,推論以英語童書繪本進行親子共讀,之所以有助於自然習得外語的原因。在這之前,我想簡單說明由南加大Krashen教授所提出,兩種累積語言知識過程的理論:一為有意識的學習(learning,例如在課堂上講解練習文法規則);一為無意識的習得(acquisition,例如和一群使用某外語的兒童一起玩遊戲而逐漸學會使用該語言)。Krashen認為,只有習得的言語知識,才能使得語言的使用者,在立即需要回應、一問一答的情況下,有順暢的表現。
嬰幼兒第一語的知識,便是自然習得的結果。不管是直覺判斷,或客觀觀察語言發展的過程,都一致指出,母語的學習不是規則的刻意傳授,也不是在孩童犯錯時,直接指正的功勞。雖然關於第一語習得的理論,在許多方面都尚未有共識,但是沒有人能否認,各方面能力似乎都不如成人的嬰幼兒,在學習第一語的過程中,表現得十分傑出──世界上有那麼多種語言,各種語言間的差異,讓聰明的語言學家們一直有新的挑戰,但是任何一個正常的嬰兒,不管他出生在何處,都能在出生後的短短幾年間,非常有效率的使用他的第一語。他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?
嬰兒的確具備十分驚人的語言天份。在他開口說話之前,他的小耳朵已經準備好要輸入大量清晰正確的語音資料了。因為不管他生在土耳其還是祖魯部落,他的聽覺系統都要有萬全的準備才行。但是這樣的能力,在六個月到一歲之間,就會開始精簡。某些在第一語中,不具備語意分辨功能的語音特質,會慢慢從他的語言銀行中減弱甚至消失。例如,以日語為第一語的嬰兒,會逐漸忽視/r/和/l/間的差異。由於這個過程是逐漸的,小小孩比起大小孩要好些,大小孩比起成人又好一些,所以我們可以推論,日本小小孩聽到英語故事時,在分辨某些音時,會比大小孩或成人輕鬆很多。
小小孩的耳朵是張開的。他的認知能力比不上成人,所以最簡單的繪本故事,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。他坐在父母親溫暖的懷裡,用他清楚的耳朵聽有趣而簡單的故事。聽不懂沒有關係,因為有好玩的圖畫。他邊聽邊看,就像他習得母語一樣的自然。他喜歡模仿,喜歡重複,又擅長整體的記憶,所以當父母親念到一半停下來時,他自然而然就接下去填上漏掉的幾個字。日積月累,這個他平常用不到、也很少聽到的語言,在他的語言銀行中,保留了一個戶頭。也許有一天,他接觸到這個語言正式的文字,那時候,他的小手和小腦袋都已經夠成熟了,可以握筆寫字,也可以理解抽象的書寫代號如何拆解再組合了,而他渴望探索的心,讓一本本寫滿陌生符號的書,充滿了吸引力。他試著去拆解再組合這些符號,有時居然可以成功,而且他念出來的音節,是那麼熟悉。一條長長的路,在他面前展開來。他自動自發的選擇了往下走。
一些可行的方式
理想中的狀況是:一家人趁著假日逛書店時,帶著孩子到英語童書區逛一逛,若是看到父母與孩子都感到有趣的書,就買回家讀。但是在實際的共讀過程中,可能會有些特別的問題,礙於篇幅,我很難在文中逐一提出可能的解決方式。讀者們若有疑問,可至筆者非營利的個人網站,參考相關的問答。網址為:www.fortunecity.com/meltingpot/wheyland/1099/。
接下來,我會試著整理出一些常見的問題與可行的方式,讓願意嘗試的家長或老師們參考:
一、進口的英文書是不是很貴?
常有家長抱怨單價太高,其實近幾來年,越來越多進口書商引進平裝的繪本,單價已壓低許多。雖然比起單價高的精裝本,印刷與紙質都差一點,但是對於想省錢、孩子兩歲以上的家長,非常合適。但是若孩子翻書的力道拿捏還不太好,最好選擇硬紙版書。雖然單價高一點,但可以用得久一點。若實在超出預算太多,不妨考慮結合社區或學校的力量,以成立讀書會或圖書團體的方式,互通有無、利己利他。
二、怎麼選擇內容合適的繪本?
有時候對於畫風的直覺,是最好的判斷工具。如果乍看之下,第一眼就能引起你或孩子的注意力,那麼文字部分細讀起來會更有意思。一本好的初級繪本最起碼要具備這個元素。文字的重複性、韻律性與趣味性,有時候也是孩子們一讀再讀的原因。例如由Margaret Wise Brown所著,Clement Hurd繪圖的Goodnight Moon,可以說是嬰幼兒床邊故事的經典之作。它的繪圖筆觸簡潔,用色明朗清爽,圖文之間的關係直接且清楚,內容前後呼應,韻文念來有如歌謠一般,孩子還可以在圖片中尋找小老鼠。不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,問題會變得越來越複雜。主要的原因在於,孩子的認知能力已經十分強了,對世界已經有了清楚的看法;中文能力也增強了,對語言使用的要求與掌握很高。要找到內容在認知複雜度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而語言的部分又精確,但是字彙、文法、語用各方面都適於其英文程度的繪本,要考慮的層面實在不少。不過若是細心尋找,還是可以找到合適的繪本的。國外有一些專門介紹童書繪本的網站,例如:Carol
Hurst's Children's Literature Site (網址:http://www.carolhurst.com/index.html);The
Children's Literature Web Guide (網址: http://www.acs.ucalgary.ca/~dkbrown/index.html)。筆者的個人網站中,也提供了一些英文童書推薦與簡介,不妨參考利用。
三、我的英文程度不太好怎麼辦?
一般家長擔心的,是本身口音不像英語母語人士,以及單字懂得少、念不順暢等等。雖然不是每個人對自己說英語的口音都有高度敏感力,但是要開口唸出不是自己母語的語言,剛開始的確需要一點心理建設。我們大都不是經過特別英語訓練的專業人士,有口音在所難免。我個人(以及許多其他的人)認為,帶有自己母語特色的英語口音,其實是一種無傷大雅的身份宣告。語言的使用首重溝通,目的在清楚無誤的表達意念。父母親若是對自己英文程度信心不夠,單字可以先查,事先自己多念幾次。比起冰冰冷冷的放音機,孩子應該會更喜歡坐在父母親的懷中,聽父母熟悉的聲音講故事。若是真的擔心,不妨適度利用有些書所附的卡帶或CD。但千萬不要輕易放棄這個可以同時陪伴孩子成長,又能加惠自身的機會。
四、孩子一直要我把內容翻譯成中文怎麼辦?
這在年紀越大的孩子身上,越容易出現。可以試著先以英文念過一次,讓孩子有機會猜一猜。再以中文從頭敘述一回,最後再以英文念一次。重複如此做,假以時日,孩子一回生兩回熟,最後焦慮與疑慮慢慢消失,中間那段中文翻譯便可以越來越簡約,甚至完全不需要。
後話
由於小豆的英文程度,目前都只有聽與說的能力,讀寫的能力幾近為零。又因為我們從來不要求他開口說英語,我們只知道他基本上發音還不差,但是不確定他能否表達無礙(我的猜測是,可能遠不如中文順暢,也許還是會出現些中式文法)。當然也無法從他目前的表現,預測將來英文的學習成就。保守一點評估,我所能確定的,是他將來不會排斥英文,而且口語的理解力能輔助進一步閱讀能力的養成,讓他學習英語的路更順暢些。我沒有希望他將來英語學得像英語母語人士一般流利,只希望他的語言銀行中,多存一種將來比較容易派上用場的工具。其實,為我而言最珍貴的,是我們因為共讀,享受了心靈交流的片刻,也讓生活增添許多樂趣。而我在經歷上百次可憎的英文考試戰役之後,發現自己居然還能再進步一些,而學會去欣賞這個曾經讓我有口難開的語言。這真是個美麗的意外!
作者介紹
小豆媽媽,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小英語師資班結業,美國U.C. Berkeley教育學院碩士,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碩士,現就讀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發展心理學組博士班